“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向来是养生界的圣经箴言。
但你或许不知道的是,随着现代医学的进一步探究证明,运动或者说是体力劳动,对于女性的生殖健康也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可以让67%排卵障碍女性恢复排卵;
可以让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降低40-80%;
可以让不孕的风险降低30-39%;
可以让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降低20-30%。
是不是很惊讶甚至怀疑数据的真实性,其实上面的数据都有文献证据。
但遗憾的是,全球范围内成年居民体力活动不足率高达27.5%,我国对这方面研究比较少,但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国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体力活动不足率超过20%;2018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体力活动不足率为22.3%。
(2015年中国≥18岁成人经常参加身体活动的比例)
我们经常讲夫妻提升生育力,身体锻炼很关键,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就像妈妈的唠叨,没有人会走心。
但是今天想用具体的文献告诉你,体育锻炼或者叫体力活动,真的能切切实实给你省钱。
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来看数据和文献!
1、体力活动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月经周期紊乱和排卵障碍与女性生育力的下降有关。
挪威一项人口调查结果显示,与≥3 h/周的轻度休闲性体力活动相比,
一项为期6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提示,通过饮食和≥225 min/周的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干预,66%排卵障碍的不孕女性恢复排卵,同时月经不调症状得到改善。
Hakimi等综合既往研究结果得出每日剧烈运动30~60 min可降低无排卵性不孕症的相对风险,但每日剧烈运动时间超过60 min则会增加无排卵性不孕症的风险。
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和体力活动的关系已经有无数文章已经进行科普过,这里仅引用一则综述文章来系统阐释两者的关系,也弥补一些从未科普过的内容。
多囊卵巢综合征约占无排卵女性的80%,不仅如此,它破坏生殖轴的各个阶段。
有证据表明,改变生活方式应该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的第一线治疗。
有多项研究证实了运动干预对生殖功能的影响,表明运动后月经和排卵频率有所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强是运动恢复生殖功能机制的基础。
除了生殖并发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还与心理健康障碍的患病率增加有关,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对怀孕也有影响。
多囊卵巢综合征指南建议每周至少要进行150分钟的体育活动,文章最后认为这应该是任何临床医生或医疗保健专业处方的基础。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的“第一杀手”,我想应该没有人有异议,当然这不是文献说的。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5%~35%的不孕女性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那么体力活动与内异症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看相关的研究。
一项近十万人的回顾研究发现,定期的有氧运动可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相关性不孕具有保护作用。
与不经常运动的女性相比,定期运动可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风险降低40%~80%。
通过美国护士健康队列指出,与低体力活动(相比,高水平体力活动(≥42 MET-h/周)的女性患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降低11%。
注:代谢当量(MET)作为国际上评价体力活动强度的重要指标。
动物实验表明,连续性体力活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及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变。
体力活动可能会影响生殖治疗结局、降低不孕风险,这也是最简单最经济的助孕方法。
研究表明,不孕症女性在生殖治疗前,每周进行150 min的休闲性体力活动可提高临床妊娠率。
与低体力活动相比,中、高水平的体力活动可使不孕的风险分别降低30%和39%。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有研究发现,体力活动对不孕的治疗作用竟然与试管婴儿差异不大,我们来看这个研究。
这是一个meta分析,汇总了一系列体力活动与生殖研究数据。
结果发现,体力活动对不孕女性的治疗效果与克罗米芬、促性腺激素、试管婴儿等标准生育治疗的汇总数据没有显著的干预差异。
也就是,从对临床怀孕率和活产率的统计上来看,体力活动和试管婴儿效果差不多。
比较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干预可能与其他常用的临床干预策略一样有效,虽然最佳体力活动干预的类型、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仍不清楚,但这些初步发现表明,体力活动可能是生育治疗的负担得起和可行的替代或补充疗法。
这可能是体力活动通过影响不孕症治疗的中间结局(窦卵泡计数、抗苗勒管激素、雌二醇等)进而改善生殖治疗结局。
总之,对于不孕女性来说,这是个最简单、最经济、当然也比较难坚持的助孕方法,希望助每个看到的姐妹亦或另一半一臂之力,大家加油!
小提示
最近小橄榄发现微信进行了规则调整,如果不经常点“在看”的话,可能您就看不到【好孕小百科】的推送了。
小橄榄非常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试管好孕知识,也希望为更多想要宝宝的家庭带来好孕,所以请大家阅读完文章且喜欢的话,记得给小橄榄“在看”“点赞”“分享”三联哦~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p.ivf-8.com/article-16071.html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内容仅作为参考信息,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