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试管助孕过程中除了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状态也是成功妊娠的关键。
据研究统计,试管婴儿周期失败,约有74%的原因是胚胎移植后未能着床。
不少通过试管助孕的家庭常常烦恼:
“明明胚胎质量不错,为什么反复种植失败?”
试管婴儿的成功不仅需要优质“种子”(胚胎),还要有良好的“土壤”(子宫内膜),胚胎质量决定种子质量好不好,而子宫内膜容受性决定种子能不能扎根。
对于反复种植失败患者而言,若是移植一个“好”胚胎仍发生胚胎着床失败或胚胎反复移植失败的情况,那很有可能是没能在子宫内膜最佳容受期进行胚胎移植。
研究表明,临床上反复种植失败部分是因子宫内膜容受性欠佳引起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子宫内膜受容性与反复移植失败之间的关系。
子宫内膜容受性即指子宫内膜接受胚胎的能力,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能在特定阶段允许胚胎粘附、穿入内膜并诱导内膜间质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完成植入。
那么“种植窗”又是什么?
“种植窗”(即子宫内膜容受胚胎植入的时间),受严格的时间限制,正常月经周期28天,内膜的“种植窗”通常为周期的第19~24天(排卵后6~8天),持续时间不超过48小时。
每个女性的种植窗其实并不完全一致,约有25.9%至40%女性的种植窗与常规时间相比发生提前或推后,按照常规的移植方案,无法准确在种植窗植入胚胎,从而导致移植失败。
此外,种植窗时间长短也存在个体化差异,即每位女性的种植窗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特异性,精准定位女性种植窗口则显得更加必要。
🔸微观评估
对子宫内膜形态学标志物-胞饮突进行评估,但该检查需要内膜活检,属于有创性检查,不适用于需要进行胚胎植入的辅助生殖胚胎移植周期。
对子宫内膜蛋白质组学进行评估,但目前研究还没确定具有特异性并且可以很快进入临床应用的蛋白标志物用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价等等。
🔸超声检查
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内膜运动、内膜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等情况来判断子宫内膜是否适合胚胎着床。
这种方法无需对患者进行有创性检查,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是比较理想的评估方法。
🔸反复移植失败
在辅助生殖过程中,如果患者经历了多次未明确原因的植入失败,就需要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
良好的妊娠结果需要胚胎生长和子宫内膜容受性严格同步,否则即使胚胎质量很高,移植后也可能无法顺利怀孕。
🔸复发性流产
常见原因包括染色体异常、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异常、血凝异常和解剖异常等。在这种情况下,评估子宫内膜容纳性有助于找出可能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宫腔操作手术后
如果患者在流产后清宫、宫腔粘连、内膜息肉行宫腔镜等宫腔操作后,需要评估子宫内膜的损伤程度,以确保术后子宫内膜的恢复情况。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在不孕症患者中发生率高达32%,远高于正常女性的8%~12%。
既往研究证实,宫腔镜下摘除息肉能提高IUI成功率,并且息肉去除术后行IVF助孕间隔时间并不影响妊娠结局。
多个国际产科协会建议当子宫内膜息肉大于10 mm时,建议先行宫腔镜下切除术,之后再进行ART助孕。
🔸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主要病理过程为子宫内膜损伤后修复障碍及过度纤维化,宫腔镜是其诊断的首要方法和“金标准”。
术后可通过放置节育器、球囊、激素周期治疗等防止复发,重度粘连可尝试干细胞移植及羊膜移植治疗。
🔸子宫肌瘤
研究认为浆膜下肌瘤对生育无明显影响,2015年加拿大指南指出肌壁间肌瘤对生育的影响取决于对宫腔及内膜的影响。
相比于肌壁间肌瘤和正常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内膜HOX-A10表达下降,明显降低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植入率及活产率并且增加流产率。
研究证实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可提高患者21%~39%的自然受孕率。
🔸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已被证实降低IVF助孕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主要影响有造成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子宫内膜代谢及环境改变、内分泌和免疫异常等。
ESHRE指南指出:不建议在ART治疗前延长GnRH激动剂的使用,以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妇女的活产率,因为其益处尚不确定,且没有足够的证据建议在ART治疗前长期服用COC或孕激素以提高活产率。
总之,对于反复移植失败的姐妹而言,子宫内膜受容性检查有助于提高试管成功率,但目前ERA在广泛应用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如有高龄优生/二胎三胎/染色体问题
多次备孕/试管失败/遗传性疾病等需求
请联系金色启源客服
13265789750
扫码关注下方二维码
了解更多试管资讯和生育问题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p.ivf-8.com/article-12959.html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内容仅作为参考信息,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