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0岁演员陈紫函在综艺《天声一对》中含泪自曝:“为求子停工3年,经历12次试管婴儿失败”,更在马路边与丈夫戴向宇抱头痛哭的画面引发全网热议。

(图源视频截图,侵删)
2022年起,陈紫函全面暂停演艺事业,将全部精力投入试管婴儿治疗。
据她描述,每三个月就要经历一次完整的试管周期——从激素注射、取卵手术到胚胎移植,每一次都像一场“身体与意志的战争”。
她表示,求子并非外界压力,而是源于对孩子的深切渴望:
“宝宝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事情。”

此消息一出就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因为自己或身边也有不少人正经历着试管助孕。

而面对高龄试管助孕,大家或许都有这样的疑问:
“如果做了几次都没成,可能要面临是不是要再去尝试? 什么时候该放弃的问题。”
今天小橄榄就给大家带来中国高龄试管大数据解读以及高龄抱娃核心改善策略,希望每一个走进生殖中心的姐妹不再迷茫。
1、高龄试管人群大数据分析
本研究总共纳入3486名中国高龄试管女性,共5088个试管周期,包括1931名35-37岁女性,772名38-39岁女性,594名40-42岁女性,189名≥43岁女性。

•40岁是生育力明显的转折点,也就是40岁以后生育力确实就不行了。
•35-37岁组累计活产率可达55%,但43岁以上骤降至不足7%,所以不到40岁试管还为时不晚。
•卵子质量在35岁后加速下降,40岁时染色体异常胚胎比例达58%。

关于试管次数与成功率,大数据证实前3次试管婴儿效果最明显,之后提升空间不足5%。
大数据建议40岁以下女性可尝试3-4个试管周期,43岁以上不建议继续尝试,也就是说43岁以上就不太建议试管婴儿了(使用自身卵子的情况下)。
43岁以上的女性在第一次完整试管周期之后,活产率极低,只有2.6%,即使在最多四个周期后,累积活产率最高稳定在7%左右。
2、高龄助孕的关键
对于高龄姐妹来说,如何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和改善卵子质量一直是最核心的问题。
我们可能通过药物、调整生活方式、运动等来改善,所有这些方式起核心作用的是线粒体。
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主要功能是产生ATP为细胞供能,称为细胞的“发电厂”。
线粒体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决定卵泡存亡,还能清除自由基延缓生殖细胞衰老,当线粒体供能衰退时,卵子就像电力不足的灯泡,逐渐暗淡。


下面是一些常规给线粒体“充电”的方式,高龄姐妹可以借鉴:
🔹饮食
早餐吃一颗水煮蛋(胆碱+硒)+半碗蓝莓(花青素),给线粒体穿上抗氧化铠甲;
每周三次深海鱼(DHA+辅酶Q10),用优质脂肪修补线粒体膜
🔹运动
HIIT训练,每周两次20分钟高强度间歇运动,让线粒体密度增加
每天30分钟心率达到110的快走+每周两次抗阻训练,提升线粒体自噬能力
强烈不建议马拉松式运动,会产生过量自由基,反而损伤生殖细胞线粒体
🔹睡眠
深度睡眠时,大脑会启动线粒体垃圾清运系统,连续熬夜三天,卵泡液中的线粒体碎片会增加3倍
强烈建议备孕夫妻晚上10点开启线粒体修复模式,调暗灯光,进入睡眠模式
🔹压力
慢性压力会导致线粒体融合异常,就像让发电厂工人带着镣铐工作,减压很关键。
🔹环境毒素
扔掉塑料制品,拒绝快餐外卖,微塑料对线粒体损伤很大
新房装修至少通风6个月,甲醛使线粒体产能效率下降40%
🔹精准营养补充
辅酶Q10,推荐200-400mg/天,承担电子传递链“搬运工”的角色
注意!以上都是目前主流的方法,但改善效果结论不一,具体到每一个姐妹个体,效果也有所差别,建议大家遵医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即可。
写在最后:
陈紫函这场持续三年的求子之战,既是一个母亲对生命的渴望,也是一次对女性生育困境的深刻映射。
在这里,我们建议每一位高龄姐妹,在决定试管前都要评估其中的风险以及完善相关的身体检查,制定个体化孕前管理方案及孕期监测措施,以降低高龄孕妇母胎不良结局风险。

小提示
最近小橄榄发现微信进行了规则调整,如果不经常点“在看”的话,可能您就看不到【好孕小百科】的推送了。
小橄榄非常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试管好孕知识,也希望为更多想要宝宝的家庭带来好孕,所以请大家阅读完文章且喜欢的话,记得给小橄榄“在看”“点赞”“分享”三联哦~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p.ivf-8.com/article-20124.html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内容仅作为参考信息,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