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开始之前,先来问个问题:
“如果试管失败了,你下一步会怎么做? ”
“是强忍失落立刻投入下一轮促排,还是先停下脚步追问失败的根源?”
不管怎么选,我们对试管失败的迷茫与不甘,往往是源于对这项技术的“信息差”。
试管治疗失败,从来都不是单一问题能解释的,试管技术本身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所以,今天我们就试图来深入了解一下,这样才能提前避开雷区,找到突破的方向!
1、试管助孕的2个「内幕」
(1)3-4个周期后,成功率很难再有提高
去年5月,在美国妇产科专业期刊上发表的一篇关于过去十年试管累积活产率的评估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一共纳入了447,042名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患者,共进行了1,007,374次周期,最后的结果现实活产率仅有25%。

(美国辅助生殖技术累积活产率十年变化评估)
并且在文章中提到,试管促排周期数在达到3-4次以上之后,活产率基本不会再提高,也就是在做了3-4个周期之后,再做试管,怀孕的概率也不会增加了。
你是不是也感到很震惊!做试管的次数虽然没有上限,但试管成功率是有上限的。
如果把试管比作“来料加工”,失败后往往会调整技术方案:更换促排卵药物、切换人工/自然周期、改用鲜胚/冻胚。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若自身“原材料”不过关,再先进的加工技术也难出“合格品”。
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原材料”就是卵子、精子质量、子宫内膜环境等。

因此,想要提升下一个周期的成功率,关键不在于盲目开启新周期,而在于先从“原材料”入手突破。
只有针对性改善精子质量、优化卵子品质、调理好内膜环境,再结合合适的试管技术,才能实现有效的干预,让每一次尝试都更有意义。
(2)连续促排会导致卵母细胞质量差
高龄姐妹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年龄一天比一天大,心里非常着急,希望多攒点胚胎,为以后抱娃增加更大的确定性。”
我们也能理解,但实际上连续促排可能并不会带来更好的结果,这并不是小橄榄空口胡说,我们来看文献证据。
研究对象均<35岁,并且被鉴定为卵巢功能正常,排除夫妇双方染色体异常以及反复流产和反复种植失败患者。
试验中A组为首次促排患者,B组为二次促排患者,C组为三次或四次促排患者,她们的胚胎有什么不同呢?
研究发现,三组患者的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A组正常卵裂率和可利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BC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A组的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但异位妊娠率三者没有统计学差异。
那么结论来了,这说明多次超促排卵真的会影响卵母细胞的质量以及胚胎发育的潜能,继而影响妊娠结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谢娟珂等研究认为,反复促排降低颗粒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影响颗粒细胞线粒体编码基因表达,从而影响卵母细胞质量。
当然也有研究认为,反复促排之所以胚胎质量差完全是因为年龄增长的原因,但这个解释很牵强,一两个月差距不会那么大。
所以,各位姐妹在促排的时候一定不要盲目追求获卵数,应该着重提高卵子利用率,减少并发症。
如果生殖医生判断本周期可以移植,一定要珍惜机会,不要总想着多次促排攒胚胎,这样可能效果比较差,即便需要再一次促排也要休息几个周期,效果才会比较好。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总之,随着不孕不育率的持续走高,生殖中心异常忙碌,很多时候生殖医生根本来不及讲太多科普知识,她们只会简单明了地把医嘱告知患者。
这个时候非常考验患者,如果您有足够的医学知识储备,就可以和医生进行适当探讨,这无疑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小橄榄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各位姐妹,加油!

小提示
最近小橄榄发现微信进行了规则调整,如果不经常点“在看”的话,可能您就看不到【好孕小百科】的推送了。
小橄榄非常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试管好孕知识,也希望为更多想要宝宝的家庭带来好孕,所以请大家阅读完文章且喜欢的话,记得给小橄榄“在看”“点赞”“分享”三联哦~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p.ivf-8.com/article-20112.html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内容仅作为参考信息,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