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有这种困扰:
“每次姨妈越来越疼”
“经期总是比别人多那么几天”
“莫名其妙的贫血”
如果你有以上这些情况,很可能被“子宫腺肌症”找上门了!
子宫腺肌症常见于30~50岁的经产妇,但近些年来,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没有生育过的女性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子宫内膜的正常位置应该是覆盖在子宫腔内壁,但患者的子宫内膜侵入了子宫肌层,在肌层内生长产生病变,而导致一系列不适和后果。常见的有月经过多(甚至致严重贫血)、严重痛经和不孕,这就是子宫腺肌病。
(图源网络,侵删)
子宫腺肌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不明确,目前好几种病因学说。病变在子宫肌层中聚集成团块,就成了腺肌瘤。
一般来讲,患子宫腺肌病的女性常常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出现痛经,且逐渐加重;还可能出现月经失调以及不孕,子宫增大者还可能伴有下腹坠胀不适,甚至出现尿频等。
其中痛经是子宫腺肌病特异的临床症状,出现典型的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有的患者甚至连服止疼药都不能缓解。
20%以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可合并不孕,孕后出现流产、早产和死产的概率亦显著增高。相应的不良产科并发症有:胎膜早破、子痫前期、胎位异常、胎盘早剥和前置胎盘等的发生率也增高。
这些临床表现、医师妇科检查是诊断子宫腺肌病的重要依据,但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诊断。
其中,妇科超声可较清晰地显示相应的声像图特征,且方便、价廉、易重复,为子宫腺肌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此外,盆腔核磁共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分型及药物治疗后的连续监测。
🔸子宫肌层结构和功能异常
子宫腺肌病肌层增厚,可使宫腔内解剖形态异常,子宫输卵管传输功能受损,导致自然受孕力、IVF妊娠率的下降。
子宫增大,结合带区功能障碍,宫颈-宫底蠕动波频率加快,蠕动增强,子宫正常节律收缩受损,可干扰配子运输和胚胎着床。
🔸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变
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蛋白同源框基因(HoxA10)、白细胞抑制因子(LIF)基因表达减少,子宫腺肌病灶局部激素代谢改变,雌激素相对增加和孕激素相对不足降低了子宫内膜容受性,使子宫内膜发育与胚胎不同步,影响蜕膜化,从而影响胚胎着床,降低妊娠率。
🔸子宫局部炎症和免疫功能紊乱
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内膜活性氧与抗氧化平衡被破坏,氧自由基增多,损害精子和受精卵,抑制胚胎发育和妊娠维持。
子宫腺肌病者局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异常,导致子宫内膜免疫恶性循环。
免疫系统过度激活,细胞表面抗原和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巨噬细胞增多,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等。
固有免疫方面,子宫内膜在位和异位内膜细胞高表达Ⅱ类人类白细胞抗原,其被巨噬细胞识别后激活T细胞,增多的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IL)-1,T细胞分泌细胞IL-6、IL-8、IL-10等,又激活B细胞从而产生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特别是自身抗体能够导致早期胚胎着床障碍及流产。
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者,应首先详细询问病史,包括不孕年限、临床症状、诊疗经过,是否有复发性流产或反复胚胎种植失败病史,是否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输卵管积水等。
需进行全面的生育力评估,包括卵巢储备功能(年龄、窦卵泡数、抗苗勒管激素、基础内分泌水平)、输卵管通畅性检查、卵巢是否有正常排卵、男方精液分析等,综合分析是否需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辅助生殖治疗方式的选择应个体化,结合患者夫妇的具体条件,及患者的意愿,综合考虑方案,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妊娠。
✔️若患者年轻(<35岁),生育力良好,具备自然试孕条件。对子宫腺肌病病情较轻者,可在GnRH‑a治疗3~6个月后自然试孕,或促排卵指导同房试孕半年。如未孕,可考虑试管婴儿助孕。
✔️高龄、卵巢功能下降者或男性不育者,可直接行试管婴儿助孕。
✔️对腺肌瘤较大、痛经剧烈、宫腔有压迫变形的患者,必要时需手术后再备孕。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高龄(≥35岁)患者,可先行胚胎冷冻保存生育力,待腺肌症/瘤处理后再行冻胚移植。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生殖中心就诊,及时治疗,推荐个性化的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哦!
总之,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诊治是临床棘手问题,应该按照患者的意愿以及综合评估定制个性化的助孕方式,各位姐妹也无需担心,子宫腺肌症同样可以迎来好孕。
如有高龄优生/二胎三胎/染色体问题
多次备孕/试管失败/遗传性疾病等需求
请联系金色启源客服
13265789750
扫码关注下方二维码
了解更多试管资讯和生育问题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p.ivf-8.com/article-12733.html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内容仅作为参考信息,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