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监测的时候有8个卵泡,为什么促排后只涨起来了2个?”
“卵泡平时看着挺好,一促排就发育不均,是不是不适合促排呀?”
这几个高频问题,无一不指向同一个答案:卵巢功能减退导致的卵泡早发。

今天咱们就来支支招,帮大家在促排中尽可能取到有效卵子,从而提升备孕成功率。
1、什么是卵泡早发?
在月经周期的初期,卵泡的大小通常在3-6mm之间,此时的雌激素水平也相对较低,大约在20-40pg/ml。
如果在这个时期,雌激素水平(E2)达到50pg/ml以上,同时B超报告显示卵泡数量不多,但已经有6-8mm以上的大窦卵泡,这种情况就被称为“卵泡早发”。

2、卵泡早发带来的“三宗罪”
(1)掩盖真实激素情况,错过备孕时机
卵泡早发后,提前发育的卵泡会分泌更高水平的雌激素——这些雌激素会给身体传递“卵泡已足够发育”的信号,进而抑制垂体分泌FSH。
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月经初期查到的“正常FSH数值”,其实是被高雌激素“压低”后的结果,身体真实需要的FSH量,远比报告上显示的更高。

这种激素间的“相互干扰”,就像给卵巢功能加了一层“高失真滤镜”,很多人会因此沉浸在“卵巢功能没问题”的假象里,没能及时干预,最终卵巢功能持续下降,甚至突然遭遇“断崖式”卵巢早衰,错过了缓冲和调整的机会。
(2)卵泡发育速度异常,影响卵子质量
月经初期若出现过大的卵泡和过高的雌二醇,会直接抑制本应在此时升高的FSH。
FSH是推动卵泡生长的“动力源”,早期被抑制,后续自然容易出现卵泡发育动力不足的问题。
而除了发育动力不足,卵泡早发还常伴随另一种排卵异常——提前排卵。过早发育的卵泡,往往会“加速”走向成熟,导致排卵时间前移。
很多有卵泡早发情况的姐妹,排卵会提前到月经第10-12天,整个月经周期也随之缩短至24-26天。

表面看,排卵只提前了2-4天,似乎影响不大,但关键在于:优势卵泡从生长到正常排卵,卵子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期只有4天。
(3)试管中卵泡发育不均的情况增加
卵泡早发不仅会在自然周期中悄悄影响卵子发育,进入促排周期后,它更会成为“麻烦制造者”,早发的卵泡在促排药物作用下会迅速长大,像“霸主”一样压制其他小卵泡的发育,导致卵泡发育不同步,无法同时成熟,直接影响最终的取卵数量和质量。
这种不同步的矛盾很现实:当早发的大卵泡已经长到18-25mm(达到取卵标准)时,其他小卵泡可能还不到15mm(未成熟)。此时就会陷入“保大还是保小”的两难选择,而无论哪种选择,都会面临不同的风险。

如果保大,那很可能获卵的数量就会相对过少,甚至最终取卵时,因为卵子不成熟而增加受精异常的风险。
3、如何改善卵泡早发?
想要改善卵泡早发,通常需要从上一个周期的黄体期开始用药。接下来,我们将介绍3种调整方法(仅供参考):
🔹降调治疗:
降调药物通过限制卵泡的发育来解决卵泡早发的问题。使用降调药物后,FSH和LH的分泌会减少,从而避免卵泡早发。
然而,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FSH和LH长时间降低,需要一两个月才能恢复,因此只适合试管婴儿治疗前使用。

🔹黄体期雌孕激素支持:
黄体期雌孕激素支持是三种处理卵泡早发的方法中最没有副作用的一种。
其优势在于卵泡会提前在黄体期发育,一般都是由于黄体分泌的孕酮和雌二醇不足、导致FSH下降不足造成的,这时如果及时充分的补充雌孕激素,就可能会抑制FSH的分泌、避免卵泡早发。
但该方法不足的地方在于,因为个体对激素的反馈不同,因此需要在用药期间做相应检查来确定效果,不然很容易发生用药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
🔹避孕药治疗:
避孕药可以抑制排卵,从而避免卵泡发育。避孕药中的主要成分是不同种类的孕酮,可以更强烈地抑制排卵功能。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在黄体期或月经初期使用,停药后排卵功能可以迅速恢复,不会影响自然受孕。然而,这种方案对身体的水液代谢和内分泌的影响较大。

总之,无论是自然备孕还是试管助孕,卵泡早发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面对它,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从源头纠正卵泡的“抢跑”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让卵泡发育回归正轨,为好孕打下坚实基础,更快迎来属于自己的小惊喜。

小提示
最近小橄榄发现微信进行了规则调整,如果不经常点“在看”的话,可能您就看不到【好孕小百科】的推送了。
小橄榄非常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试管好孕知识,也希望为更多想要宝宝的家庭带来好孕,所以请大家阅读完文章且喜欢的话,记得给小橄榄“在看”“点赞”“分享”三联哦~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p.ivf-8.com/article-20008.html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内容仅作为参考信息,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