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试管漫漫的征程中,你是否遇到这样的苦恼:
为什么有的人,只要用一点药,卵泡就能蹭蹭涨起来?取出的卵子也是又大又圆?
而自己,不管多努力,还是比不上?
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在生殖医学上,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卵巢低反应」。
据2011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辅助生殖促排卵过程中,大约有 9%~24% 女性发生卵巢低反应。
这部分患者卵泡数量少,可获得的卵子数目不足,可移植胚胎少,临床妊娠率低,其诊治策略是目前生殖领域关注的难点。
在过去,学术界对卵巢低反应的诊断标准并不统一,直到2011年,欧洲人类胚胎与生殖学会(ESHRE)和美国生殖医学协会(ASRM)讨论并制定了一个有关POR的诊断共识——POR博洛尼亚共识。
现如今,POR博洛尼亚共识是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有关卵巢低反应研究普遍接受的标准。

按照POR博洛尼亚共识,以下3条中至少出现2条,即可诊断为卵巢低反应:
① 高龄(≥40岁)或存在卵巢反应不良的其它危险因素;
② 前次IVF周期卵巢低反应,常规方案获卵数≤3个;
③ 卵巢储备下降(窦卵泡数AFC<5~7个或基础抗缪勒管激素AMH<0.5~1.1ng/ml)。
如果年龄或卵巢储备功能检测正常,患者连续两个周期应用最大化的卵巢刺激方案仍出现POR也可诊断。
POR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病因有以下几点:
年龄
1
年龄
年龄是卵巢反应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反应性会逐年下降。女性35岁以后,卵巢反应性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大于40岁的女性中,进行IVF助孕时POR发生率超过 50%。
遗传和免疫因素
2
遗传和免疫因素
· 染色体畸变;
· 细胞促性腺激素受体缺陷,基因突变;
· 部分患者体内存在抗透明带抗体;
· 易感基因多态性;
· 先天性酶缺失。
获得性因素
3
获得性因素
卵巢手术、自身免疫性疾病、盆腔感染、化疗及盆腔放疗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ORT,降低其反应性。
体重质量指数(BMI)
4
体重质量指数(BMI)
研究显示,30~39岁不孕症组卵巢的体积和BMI呈负相关。
说白了,也就是说:姐妹们要减肥啊!
BMI指数越高,卵巢就越不敏感,生娃就越困难!
既往促排卵用药不当
5
既往促排卵用药不当
低反应史,包括未正确评估卵巢储备功能以及促排卵方案使用不当,过度的降调节以及Gn的使用量不足。

环境因素
6
环境因素
· 染色体畸变;
· 细胞促性腺激素受体缺陷,基因突变;
· 部分患者体内存在抗透明带抗体;
· 易感基因多态性;
· 先天性酶缺失。
原因不明
7
原因不明
可能是既往的促排卵药使用不当,促排卵方案不合适、过度降调节以及其他不明原因的卵巢低反应。
一句话,没有绝对有效和理想的方案。
在临床过程中,一般会先尝试稍作改良的控制性卵巢刺激方案(COS),如果还失败,医生可能会给你尝试微刺激和自然周期方案。
对于反应特别低的患者,卵泡死活涨不起来,卵巢储备功能很低,啥也不说,直接上微刺激和自然周期方案。
但总之,这需要医生丰富的经验和灵活的诊疗应对。
如果你是卵巢低反应人群,以下几种方法,或许能助你提升好孕率。
当然,这些都需要根据专业医师的方案进行哦!
使用生长激素
1
使用生长激素
研究表明,生长激素能有效改善卵巢对药物的反应,提升卵子质量,增加怀孕成功率。
使用雌激素
2
使用雌激素
雌激素预处理能降低POR患者的抑制剂方案周期取消率,获得更多的获卵数和优质的胚胎。
适当应用雄激素
3
适当应用雄激素
目前,国内外大多学者推荐在试管婴儿治疗开始前1~3个月口服DHEA,剂量为50~75mg/天。
已有研究表明,口服(DHEA50mg/天) 3个月,可有效降低FSH水平,升高AMH水平,增加窦状卵泡数目,改善卵巢储备功能。

左旋精氨酸
4
左旋精氨酸
在POR患者常规短方案中,口服左旋精氨酸16g/d,周期取消率下降,最后取出的卵子数量和最后可移植的胚胎数也显著增加。
针灸
5
针灸
常规促排方案配合针灸治疗,可成为试管婴儿中提高POR患者卵巢反应性,改善治疗结局的手段之一。
临床数据表明,采用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房繄恭教授的 “调经促孕十三针”为POR患者治疗,可明显提高窦卵泡的数目,显著提高胚胎的质量、受精率以及优质胚胎率等。
好啦,本期的试管科普就到这里了,低反应不可怕,怕的是你先“兵荒马乱”的心。找对医生,认真跟着治疗方案走,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小提示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p.ivf-8.com/article-7890.html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内容仅作为参考信息,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