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不能说自己不行”
这句话是不是经常能从男同胞们那里听到过
主要还是因为在传统观念里,不孕就是女性的罪过 。
但事实是,在不孕不育的原因中,男方的因素约占30%,女方的原因约占40%,男女双方共同的原因占20%,原因不明占10%。
可以看到总体而言,男性也占差不多一半的因素!
并且男性的精子数量,质量也在下降!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学者汇集了1973-2011年的185项研究结果,分析了50个国家近4.3万份精子样本后发现:
「西方男性的精子数量在不到40年内下降了59.3%,精子密度(每毫升精子数量)处于不断下降趋势,总体下降52.4%。」
如果觉得国外太遥远,举个我们国内身边的例子感受一下:
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精子库历年来都有高校大学生来到这里报名申请成为供精志愿者。 但是近年来却发现大学生供精合格率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2015上半年的合格率仅为17.8%。
看到没,大学生中青年男性的精子合格率都在下降!
那么工作几年,十多年的中年男性如果普查起来数字将更加惨不忍睹!
而且有一部分男性对自己的”兄弟”有一定的误区:
一个是,觉得自己如果很久不做,那么在重新来一发的时候就会超常发挥;
另一个是,如果长期禁欲,那么再次射精时,精子的质量会有飞跃式提升。
虽然真相很残酷,但是小橄榄还是要说:你们清醒一点,这些都是假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关于生育年龄,女性们的头上是:
35岁之前最佳生育期的铺天盖地的忠告和恐惧。而男性总是不慌不忙,怡然自得?
其实,男性的年龄越大精子质量也是不断下降的!
岁月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
随着年龄增加,30岁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精子质量在走下坡路,基因突变等麻烦也会找上门。
与年轻男性相比,高龄男性的精液量减少、精子活力降低、畸形率增高,会导致自然怀孕概率降低。
生理变化是不会说谎的,与其相信奇迹,不如脚踏实地提早做个生育计划。
1、养精蓄锐,需要3个月
对于精子来说,军团规模够大,同时还搭配试管技术助攻,大部分精子问题都可以被解决。
一颗卵子从初始卵泡发育为成熟卵泡整个过程需要3-6个月,对于精子来说,同样有这样一段发育的时间。
正常男性睾丸每秒钟生产1500个精子,小蝌蚪们要在睾丸小叶内的曲细精管里孕育75-90天才能成熟。
这就意味着,如果及时调整不良生活习惯,精子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在3个月内得到改善!
2、精子质量改善大作战
(1)精子改善食疗与生活方式方案
?每天至少吃30克核桃与坚果(维生素E与硒)
?吃水果(补充维生素C)
?吃300g以上的深色蔬菜
?生活习惯改善:戒烟戒酒戒熬夜戒久坐不动,少穿紧身裤,多运动
(2)营养素方案改善
注意!!!以下只是建议,具体药物请咨询医生,按照医嘱服用。
①如果精子活力低
也就是PR+NP少于40%的时候,增加左卡尼汀,番茄红素,等加强精子成熟时的赋能过程,让成熟精子具有更多能量,游动的更快,更有活力。
②如果精子畸形率高
?第一步:寻找病因
精索静脉曲张者可行药物治疗,严重者可行高位结扎术。
由生殖道感染引起者,可进行抗炎治疗;
由环境因素导致者,应减少或避免不良环境的接触;
体型肥胖者,应积极减肥;……
?第二步 : 注意生活方式
多喝水,不憋尿;避免久蹲久坐,适量运动;戒烟戒酒;避免接触高温、高辐射及有毒环境。
?第三步 : 可予维生素抗氧化
可以用辅酶Q10来加强线粒体功能,让线粒体内的代谢功能加强,减少不正常形态精子的产生。
③精子碎片率高
如果在接受试管婴儿治疗,精子碎片率可能是比前面几个更为重要的指标。
精子碎片的原因之一是精子在制造过程中受到自由基的攻击,导致携带的DNA出错或缺失。
这与男方的年龄带来的自然老化以及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有关。
想要改善此类情况
首先!抗氧化,清除过多的自由基:
可以通过多种抗氧化剂VC/VE/番茄红素,左旋肉碱,辅酶Q10来改善。
虽然番茄红素抗氧化能力并不是最强,但会重点在睾丸部位聚集。
能够针对性对精子起保护作用,避免自由基对精子进行攻击导致精子细胞DNA损伤。
其次!改变生活习惯:
对日常有吸烟或饮酒行为的男性,需要改变生活习惯,并且从运动和饮食方面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
同时还可以补充硒来保护男性的重要部位的腺体细胞和精子细胞,减少烟酒等的伤害。
特别提醒——对于DFI(精子DNA碎片率测定)值高的男性,建议直接做试管婴儿助孕。
备孕是个大工程,但也是个让自己变健康的好工程。
最后,小橄榄要悄悄告诉你,手机放上衣口袋里,精子数量更多哦!

小提示
最近小橄榄发现微信进行了规则调整,如果不经常点“在看”的话,可能您就看不到【好孕小百科】的推送了。
小橄榄非常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试管好孕知识,也希望为更多想要宝宝的家庭带来好孕,所以请大家阅读完文章且喜欢的话,记得给小橄榄“在看”“点赞”“分享”三联哦~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p.ivf-8.com/article-5718.html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内容仅作为参考信息,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