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的姐妹,相信都听过“宫腔镜”这个检查项目,而对于“是否要做宫腔镜检查”往往也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难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

它不仅是一个“观察者”,更是一个“多面手”,在妇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治疗方面:宫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可以用于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分离宫腔粘连,取出嵌顿的节育器等。
但宫腔镜不是万能的,并非所有宫腔问题都能靠它解决,接下来,就来揭晓一下需要做宫腔镜手术的疾病。
1、什么情况需要做“宫腔镜手术”?
(1)宫腔粘连
子宫内壁的结构并不复杂,主要由肌肉层与覆盖其表面的子宫内膜层构成。
对胚胎而言,子宫内膜是着床的“土壤”,只有成功附着于内膜并汲取母体滋养,胚胎才能顺利“生根发芽”,与母体建立紧密链接,完成着床的关键一步。

当子宫内膜基底层受到损伤时(比如既往手术、炎症等),就会导致内膜生长不良,进而引发宫腔粘连。这些粘连会像“疤痕”一样阻碍胚胎附着,成为备孕路上的拦路虎。
目前,清除宫腔粘连的核心方式是宫腔镜手术,医生可借助清晰的内镜视野,将粘连组织松解、剥离,为内膜修复和胚胎着床腾出空间。
因此,一旦确诊宫腔粘连,建议及时考虑宫腔镜手术治疗。

(2)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另一种常见的子宫内膜异常状况。它本质上是子宫内膜组织的异常增生,常表现为乳头状的集聚形态。
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部分息肉可能无任何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排卵前后异常出血、经期延长、月经量过多等问题。
在生育层面,息肉与粘连类似,可能会对胚胎着床造成阻碍。因此,一般建议对大小超过10mm的息肉进行切除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息肉体积较小,也不应轻易忽视。除了物理性的占位影响外,息肉还可能改变宫腔内的免疫环境。因此,对于不明原因反复妊娠失败的患者,建议重视息肉的干预。
❗【划重点】:由于宫腔镜属于侵入性检查,不建议在无症状时反复进行。即便曾有粘连病史,再次备孕前是否需要进行宫腔镜操作,仍需遵循医生的专业评估与建议。
(3)子宫畸形
• 不完全纵膈:则是指这堵墙封的并不完整,还有一半或者一部分,仍保持连通状态。
• 鞍型子宫:是指这堵墙只有地基,并未形成明显的宫腔分隔。


虽然不完全纵膈子宫和鞍型子宫的影响通常小于完全纵膈子宫,但在部分情况下仍可能对生育造成干扰。
一般来说,纵膈越大,就越需要进行宫腔镜手术来修正子宫形态,帮助怀孕。
(4)反复移植失败与反复流产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移植前宫腔镜检查评估宫腔越来越受到重视。
• 若在检查同时进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还能辅助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或亚临床子宫内膜炎,为后续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2、哪些情况不适合做宫腔镜?
(1)B超下发现内膜不均
如果在B超检查后只是发现内膜不均,并未明确有息肉和粘连的迹象,也没有其他症状,这种情况下,不建议进行宫腔镜手术,但是可以考虑先做个宫腔镜检查,这样既可以避免可能的问题,又避免过度手术的风险。

(B 超结果均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
(2)内异症、子宫肌瘤和输卵管问题
有些患者以为所有的宫腔问题都可以通过宫腔镜手术解决,事实上,它只能解决很少的一部分问题。
像子宫肌瘤、内异症这类疾病,病灶大多数都不在宫腔内部表层,而在肌肉层中。
如果需要手术清除,得在表层开出比较大的创面,而如果在内部操做,则可能对宫腔的损伤过大,所以一般会通过腹腔镜的形式,在腹腔内从宫腔外部操作,去除病灶。
因此对于这类问题,需要做腹腔镜或者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而输卵管问题更是需要医生来进行具体评估,来确定是否要进行宫腔镜操作。
3、宫腔镜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 需进行白带常规、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心电图等检查。
🔹术后注意事项:
•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盆浴和性生活1个月。
• 遵医嘱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按时回医院复诊。
“小宫腔,大世界。”正在备孕的各位,如果发现身体不适,要记得尽早去医院就诊。及时发现宫腔内的异常情况并给予妥当的处理,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哦!

小提示
最近小橄榄发现微信进行了规则调整,如果不经常点“在看”的话,可能您就看不到【好孕小百科】的推送了。
小橄榄非常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试管好孕知识,也希望为更多想要宝宝的家庭带来好孕,所以请大家阅读完文章且喜欢的话,记得给小橄榄“在看”“点赞”“分享”三联哦~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p.ivf-8.com/article-20060.html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内容仅作为参考信息,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