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开始之前,先来说一下答案:真的会。
前几天,医生 @迟愈 在某书讲述了表妹因为“痛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去世的经过。
从来没想过会有女性因为“痛经”而死。
而底下评论告诉了我们一个可能性极大的“真凶”——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还能跑到‘心脏’了?”
“这是真的吗?”
“这种情况有没有办法治疗呢?”
今天我们就来展开说一说!
子宫内膜是子宫内部的正常组织,会在激素影响下产生周期性变化,当它剥脱出血时,就会顺着阴道而出,形成了「月经」。
而子宫内膜异位症,顾名思义就是子宫内膜跑偏了!
更要命的是,小小内膜可以出现在子宫内壁以外的任何身体部位并扎根,然后像在子宫里一样随着激素变化而增厚、变薄、脱落。
最常见的就是跑到子宫肌层、卵巢、肠管、腹膜、腹壁切口(剖宫产疤痕)等,也可能会出现在肺部、肚脐、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甚至是指端、手臂等。
如果跑到盆腔里,就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如果跑到卵巢和宫骶韧带,就是巧克力囊肿;
如果跑到子宫肌层,就是子宫腺肌病;
如果跑到胸膜,就是月经性气胸;
如果跑到鼻腔,就是周期性鼻腔出血。
近日,《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描绘了子宫内膜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全面的转录组图谱。
文章内容显示,全球有10%的育龄女性患有此病,但目前的治疗水平很低。
据报道,在不孕女性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病率高达50%,而在有盆腔痛的青春期或成年女性中高达70%,且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那么,子宫内膜异位症真的会致死吗?
2023年,美国研究人员发表在女性健康杂志上【J Womens Health(Larchmt)】的研究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心血管疾病(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意外及外周动脉疾病)风险增加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
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1.23倍,缺血性心脏病增加1.22倍,脑血管意外增加1.28倍,外周动脉疾病增加1.55倍。
虽然到目前为止,子宫内膜异位症暂时还无法预防和根治,但它可以被控制。
全球多个国家的指南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慢性病,发病率高、术后复发率也高,需要长期管理,尽可能减少手术次数。
既然要长期管理,我们就得优先选择疗效有保障、全身副作用小的药物。
🔸副作用小,但效果有限,适合轻中度患者长期使用的:
▪止痛片:仅适用于痛经者,每个月吃上两三天,或用塞肛门的止痛片。严重的痛经,有可能吃再多也没用。慢性盆腔痛需要长期吃药,不大推荐。
▪短效避孕药:适合内异症和腺肌病引起的各种轻中度痛,一定程度上也可抑制病情进展。但是较重的病例,效果就不好了。
▪曼月乐环:在宫腔里每天缓释孕激素,尤其适用于子宫腺肌病,不需要每天惦记着吃药,每隔3-5年换一个,属于“傻瓜式”治疗,方便得很。
但是放环后头半年内容易出现不规则出血;对宫腔大小也有要求,超大的子宫腺肌病,环还可能会掉出来。
🔸效果最好,但无法长期使用: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每隔28天打一针。
用药期间可以抑制卵巢功能,模拟绝经,达到抑制内异症和腺肌病的目的。
目前临床上的药物中,这个效果最好,但是副作用也很突出,可能有潮热盗汗、易怒焦躁、阴道干涩、骨质丢失等。所以不适合长期使用,通常最多用6个月。
🔸有一定效果,也不适合长期使用:
米非司酮、孕三烯酮等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内异症和腺肌病,但是副作用也较明显,有类似雄激素样作用、变胖、影响肝功能等。所以,也不适合长期使用。
这个效果有限,那个副作用大……到底有没有其他的药物或治疗方法,能解决内异症这个让人痛苦万分的疾病呢?还真有!
地诺孕素,在国外已经使用多年,已在我国上市。它缓解疼痛的效果与GnRH-a相当,同时还能缩小异位病灶。内异症手术后连续用药5年,累计复发率小。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地诺孕素缓解疼痛,若是不幸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4cm;合并不孕;药物治疗无效;CA125异常升高;深部内异症者有症状等,最好通过腹腔镜手术来治疗。
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通常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合适的治疗方案等。
总而言之,及时发现、尽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进展,减轻疼痛等不良影响,防止后期出现黏连、破裂等,造成月经紊乱、不孕、流产等更为严重的后果。
如有高龄优生/二胎三胎/染色体问题
多次备孕/试管失败/遗传性疾病等需求
请联系金色启源客服
13265789750
扫码关注下方二维码
了解更多试管资讯和生育问题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p.ivf-8.com/article-16394.html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内容仅作为参考信息,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