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产,可能是胰岛素有问题

自然流产,可能是胰岛素有问题 开始科普之前小金先说一个最近看到的例子:  
小丁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婚后夫妻和睦,半年有了小宝宝,谁料在怀孕2个月多时宝宝胎心消失了,无奈做了清宫手术。调养好身体后一年才敢再次怀孕,很可惜,这次怀孕到两个月胎心也没看见,做了胚胎的检查也是正常的。   这次引起了全家人的重视,赶紧去医院检查,可是跟丈夫做了很多的检查,超声做了,两个人染色体也做了,优生五项、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查了一堆血,都没有发现异常。   医生也找不出流产的原因,无奈之下去到了生殖科医生发现她的检查并不全面,又开了一系列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她是血糖和胰岛素有问题,我们来看看她的报告(空腹和喝完葡萄糖水后)

自然流产,可能是胰岛素有问题

  这怎么会引起流产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道说道。  
1、什么是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IR)是指机体生理水平的胰岛素对葡萄糖吸收和利用的效能下降的一种代谢状态。   临床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空腹胰岛素水平(>20 mIU /L),或空腹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指数来评估。  

自然流产,可能是胰岛素有问题

胰岛素是胰岛细胞对于糖代谢需求的一种保护性代偿,即当胰岛素抑制、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时,机体为调节血糖在正常水平,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过多的胰岛素。   一般说来,人群中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为10%~25%,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可达40%~50%。  

自然流产,可能是胰岛素有问题

(图源:有来医生,侵删)

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遗传因素
  如胰岛素受体及胰岛素的信号传导通路上的基因突变(如糖原合成酶、磷酸果糖激酶等),可增加患高胰岛素血症的易感性。   (2)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   运动量减少、高脂高热量饮食、吸烟、肥胖症等都可能促进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肥胖是高胰岛素血症的一个重要特征,包括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发生高胰岛素血症的几率增加,另有研究发现,吸烟也会增加患高胰岛素血症的风险。  
3、胰岛素跟自然流产的关系
  据国外研究报道,有胰岛素抵抗的女性的自发流产率是无胰岛素抵抗者的8倍。然而胰岛素抵抗影响流产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女性出现高胰岛素可通过:

①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刺激卵巢合成雄激素;

②也可通过抑制肝脏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合成,产生游离睾酮升高;

③干扰下丘脑垂体功能,小卵泡生长停滞,无优势卵泡排卵或稀发排卵。

(2)对代谢功能的影响

经过持续的高胰岛素血症阶段,患者的胰腺β细胞渐渐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保持正常血糖水平,因此可能发展为Ⅱ型糖尿病,并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多种代谢紊乱。

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的雄激素异常也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二者互为因果,导致这部分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

  值得注意的是,胰岛素抵抗是PCOS的主要特征之一,但是非PCOS的肥胖患者,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也会显著降低。  
4、该如何治疗
  胰岛素抵抗导致机体发生代谢紊乱,并伴随多种代谢相关疾病。

一般治疗

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应改善饮食结构,加强体力活动,以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代谢紊乱,缓解高胰岛素血症。

特别对于肥胖的患者更应积极通过体育锻炼及限制热量以降低体重,使胰岛素水平下降,同时可增加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效果。

药物治疗

临床上常用药物为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通过减少肝糖生成并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胰岛素水平。

 

同时二甲双胍还可改善PCOS的高雄激素血症,促进排卵,降低患者的自然流产率,可以一直服用到怀孕再停药。

不孕患者治疗方法

在PCOS的不孕患者中高胰岛素血症常伴有高雄激素血症,在积极通过生活方式改善,降低高胰岛素血症的同时,降低雄激素水平。

一些抗雄激素药物如醋酸环丙孕酮、地塞米松等,可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纠正高胰岛素血症也可应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诱导排卵,提高妊娠率。

如果有存在输卵管或者精子方面的问题可以用试管婴儿助孕,也可以提高妊娠率。

自然流产,可能是胰岛素有问题

自然流产,可能是胰岛素有问题

如有高龄优生/二胎三胎/染色体问题

多次备孕/试管失败/遗传性疾病等需求

请联系金色启源客服

13265789750

扫码关注下方二维码

了解更多试管资讯和生育问题

 

自然流产,可能是胰岛素有问题

自然流产,可能是胰岛素有问题
END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p.ivf-8.com/article-1415.html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内容仅作为参考信息,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联系我们

扫码咨询试管婴儿

QR code